【导语】中国在重新定义互联网,引领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倡导全球互联网治理观
互联网是什么?这是一个习以为常而又似是而非的问题。中国在重新定义互联网,引领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倡导全球互联网治理观。
回顾历史,中国的互联网观正悄然升级,革新换代。
互联网是技术。1994年,中国电脑接入世界互联网,开启中国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是产业。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极大推动中国互联网从技术走向产业。联想品牌的崛起可谓标志。如今,世界IT十大巨头中四家是中国的。中国正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
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的代名词。用好互联网工具,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趋势。互联网载体、平台为此得到广泛应用。
互联网是模式。“互联网+”口号的流行,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生产、生活、思维模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治理也提上日程,我们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并影响全球互联网治理。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无论把互联网当做技术、产业、平台载体抑或生产-生活-思维模式,都是因互联网而思考的,较少考虑到非网民的感受。只有将互联网当做基础设施,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才能告别互联网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智者更智、愚者更愚”的局面。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这是对美国倡导的互联网乃“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的超越——正如水、空气一样,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公共品,应该实行共享共治,网络强者有责任为弱者提供服务而非伤害其权益。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交的《乌镇倡议》指出,“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可以说,这综合了以上六种互联网观,正在引领互联网空间的全球治理。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能让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互联网定义权。不能将互联网狭隘地理解为术,否则很容易被强者所垄断,巩固其信息霸权。互联网既是术也是道。正如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在大会闭幕式上所言,互联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治理之道——道义、道理、道路。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在互联网时代,可提倡“网以载道”,确立中国在网络治理方面的国际话语权。下一届乌镇峰会可以增加如何在互联网领域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分论坛,讨论国际互联网伦理、哲学,探讨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如何建立。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东方文明古国,要推动世界非网民不仅搭上信息革命快车,且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中国以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又实现变道超车,才真正崛起为世界领导型国家,此乃信息时代的中国使命。
(文/ 王义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