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个人的隐私空间也在一点一点被蚕食。如今,信息安全每个人都视若珍宝。毕竟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隐私空间越来越小,随便透漏一点相关线索,极易被人按图索骥找到自己的家庭住址等全盘信息。
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事实确实如此。早些年,美国潜逃特工斯诺登就曾爆出过“棱镜门”事件,直指美国政府利用通信技术暗中监听所有美国民众的隐私信息。而在如今人人都上网的年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到信息收集无疑是轻而易举。
别说是现在,在更早的五六十年前,一张照片都有可能成为泄密的关键。譬如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的“照片泄密案”,日本特工正是靠一张照片掌握了我国的核心机密。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还得从1959年说起,这一年,我国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一举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对于新生的中国而言,亟待发展的关键无疑是工业了。众所周知,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不过,我国那会并没有任何大型油田,想要发展工业,石油完全依赖进口。
然而,那会愿意卖给我国石油的国家少之又少。首先是我国财力捉襟见肘,另一个原因便是当时世界的石油贸易基本垄断在资本主义列强手里。因此在建国初期,我国的石油资源相当匮乏。
但我国并不是一个缺少石油资源的国家,据后来地质学家的勘察,我国的石油储量在60亿吨左右,位列世界第八。于是,开发一个国家级大型油田,便成了发展工业的首要任务。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在1959年9月26日,勘探人员果然在东北的松辽盆地发现了一个大型油田,这个油田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大庆油田。其总储量约56.7亿吨,甚至还跻身世界十大油田的行列。
于是,对大庆油田紧锣密鼓的开发便启动了。为了快速开发这片黑色海洋,当时我国几乎将所有的石油人才都调往了大庆。像是后来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铁人”王进喜,便是从玉门调往的东北。
由于对当时国际复杂局势的考量,为了保护大庆油田的安全。一开始,我国对大庆油田执行的是严格保密措施。不仅西方国家一无所知,对我国百姓都是称呼“农垦场”,可见措施之严格。
而到了1964年那会,大庆油田的开采步入正轨,再加上国际环境趋于稳定。尤其是大庆还出了不少劳动模范,我国决定公开大庆油田的秘密,顺便宣扬一下铁人精神。于是,1964年的《中国画报》上,铁人王进喜便成了封面人物。
而也就是这张封面照片,让日本政府知道了我国大庆油田的更多秘密。当时眼看到这张照片后,日本特工便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字里行间的报道,以及照片上王进喜的穿着装束,日本特工竟研究出了大庆油田的大概位置,以及其产量和钻井设备。
那么,日本特工是如何得知的呢?照片里,王进喜头戴狗皮毡帽,身穿大棉袄,乃是典型的东北冬季装扮。在配合报道里提到的“马家窑子”这个地名,日本特工很快便确定了油田是在大庆区域内。
同时,根据王进喜手里握着的手柄,他们还推算初了油井的直径。还有他背后矿井架的密度和高度,反推出了当时我国大庆油田的产量和储量。
较重要的是,根据这些数据,日本的决策机构分析,我国在近几年时间里一定会感到炼油设备的不足,届时必将向外招标购入设备。由于日本也是个贫油国,为了从大庆油田分一杯羹,他们早就提前做好准备,生产了一大批物美价廉的炼油设备。
果不其然,没多久我国石油工业部便开始向国际招标,欲购买日产一万吨的炼油设备。面对如此巨大的设备,即便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短时间内也拿不出来。但日本由于早前就未雨绸缪,轻而易举地中了标,日本商人也因此发了一笔横财。
虽然这个“照片泄密案”里,我国并没有什么损失。但足以证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一张小小的照片在60年代就能提供如此丰富的信息。而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个体的隐私安全着实是件相当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