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游、青少年网瘾一直是青少年上网面临的较主要的问题,已经给全社会青少年带来了重大危害。这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心理和人格意识发育的阶段,对网络游戏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和神往;另一方面,繁重的学业、心理的苦恼等,都可以通过在网络游戏中得到宣泄。因此,青少年沉迷网游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何管理青少年上网行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或许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
互联网的普及,让青少年直接接受大量讯息,也“过早”地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普及率高,活跃度高,是潜在的较可能受到网络安全影响的群体。面对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低龄化网络使用者,阻断他们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中“教育”成为不可缺失的一环。
青少年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2006年英国就将网络安全教育纳为学童的必修课程;2010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要求绝大多数美国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教育;2013年法国的一些学校开始推出“上网执照”,主要通过课程等方式教学生应对网上陌生人的骚扰,并于2014年覆盖全国;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从2015年起在小学五年级开设网络媒体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网上自我保护及信息甄别等。
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还未深入推进,大部分工作都只是停留在网络安全知识扫盲等流于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方式,这势必影响教育成果,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很难得到加强。好在这项工作已经逐步展开。2013年,由团中央指导的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在北京36所小学开始试点工作。2016年,团中央发布《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
我们认为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普及,教育是先导。
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加强培养和引导。学校等教育机构应提供寓教于乐、符合青少年审美需求的学习内容,构筑全方位、可持续的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网络诱惑,培养安全上网的好习惯,不断增强青少年抵御网络风险的安全防范能力。
另外,监管力度和立法也在不断加强。
2016年9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步入了法治化轨道。
2017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新增了未成年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表示“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较后,是企业的要有“作为”。
青少年网络产品不能一味以营利作为目的,要考虑其使用者的特殊性。
以网络游戏为例,涉及付费游戏需要有实名登记标准。
例如,《小花仙》游戏的“世界聊天频道”发言模式采取了“先审后发”。实际上,《小花仙》运营方淘米制定的这种审核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游戏的流畅性与用户体验,但在为了维护青少年绿色健康的上网环境,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淘米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管,推动行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构建良性的青少年网络生态。”
对于青少年上网行为,也可以通过部署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来实现。例如通过“聚生网管系统”(下载地址:http://www.grablan.com/wangguan.html),只需要在学校或者家里的电脑安装之后,就可以控制青少年上网玩游戏、青少年网购、网络聊天的行为,屏蔽不良网站、过滤色情网站等,全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如下图所示:
图:聚生网管上网监控软件
总之,规范、引导和管理青少年上网行为,防止青少年因为沉迷网游、沉迷网瘾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成长,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加以引导、疏通和管理。通过网络管理软件过滤不良网线信息也不失为一项有效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