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股市的连番上涨,又有许多没能hold住的大学生 “跑步入市”,甚至“一猛子”扎进去“不能自拔”。可以预见,一旦大牛市的态势明朗或形成,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中学生加入炒股大军。
其实,十几年前,对大学生炒股就有不同的声音,或者说,十几年来,有关大学生炒股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之所以又拿大学生炒股说事,除了有利用“一片红”炒作涉嫌外,并没有什么新意。或者说,对大学生该不该炒股,仍然是有赞有弹。
例如,赞成者认为,炒股可以培养财商,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 。尤其是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将来从事经济类工作的学生来说,如果家庭经济能力允许,在不至于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炒股也是了解和熟悉资本市场的一个途径,“亲临现场”的实操作业,肯定利大与弊。
反对者认为,沉迷股市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如果要做到炒股学习两不误可不太容易,对于应以学习为重的青年学子来说,如此心有旁骛将会得不偿失。尤其是,在没有做好“功课”,甚至对股市一头雾水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入市,其风险和危害更大,肯定弊大与利。
而笔者认为,大学生该不该炒股?或大学生如何炒股?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也就是说,只要超过了“度”,就不该炒股,或就要禁止炒股。
那么,什么是大学生炒股的“度”?或大学生如何把握好炒股的“度”?一是把握好学业“度”。对学生生来说,学习是天职,炒股虽然能学到一定的“资本”知识,但并不能以炒股代替学业,或以炒股为业。也就是说,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炒股,当慎之又慎。二是把握好金额“度”。大学生炒股,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磨练,并不是全是为了逐利。因此,如果炒股金额过大,或超出了个人、家庭的承受能力,在思想上就容易产生压力。超出承受能力的炒股,当三思后行。三是把握好时间“度”。每周用来炒股的时间不应超过 7 个小时,即每天1 个小时用于炒股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如果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炒股上,甚至上课时间炒股,当明令禁止。
简言之,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进入股市,也不管是“磨练”还是“逐利”,炒股都不能耽误或影响学业,更不能增加或增大思想负担。否则,即使一时得“利”,也会得不偿失。所以说,超出“度”的炒股,还是少炒或不炒为好。(姚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