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现在科技越进步,“偷、窃”就越严重吗?有这样的感叹,源于这两天看的央视新闻联播及新闻30分:索尼爆发规模较大的用户数据外泄案、韩国政府调查谷歌非法收集智能手机用户位置信息、联通“偷流量”……,硬件厂商、互联网巨头、运营商,都有份。 “偷”你流量、“窃”你隐私等行为现在已经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hYp\
:L ($+Gi
先来看看索尼,索尼近日已经遭遇网络黑客三次攻击,较近一次黑客还将窃取的索尼用户的姓名和部分电子邮件地址,在一家网站上公布。此前大量PlayStation 3用户的详细个人信息在前几轮攻击中被暴露,索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指责。
4Ve`E-M"P
索尼回应:索尼公司在较早次数据泄漏后,拖延了一周多才通知顾客。此次第三波攻击,索尼还没有采取更多的举动和回应。
jaoXM$O+
解决建议:除了加强数据安全问题外,索尼在数据泄露后拖延了通知用户的时间让大家不满意。在真诚道歉基础上,及时采取挽救措施。
9j^Or2w8K
对企业的影响:索尼公司市场份额跌幅超过6%。在线网络服务现在已经是索尼运营的核心业务,索尼自称一直在加强其网络安全系统,此次事件,对公司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与所承受的损失相比,此次事件给索尼未来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影响更加难以进行量化。
?,%M7-KI
再来说说联通“偷流量”的事情。多位联通手机用户出现上网流量自动激增的情况,其中一位辽宁联通用户称,其一个小时内产生14笔100M共超过1G的流量费用。联通被指“偷流量”并非首次,去年年底一位用户在国外发送几条微博,被收取3900元上网通信费,被网友戏称“史上较贵微博”。 bqW]9!C;B
@[ d>ko
联通回应:1、我在网上已经发现多篇疑似联通的“辩解”文章,称央视报道存在漏洞。2、将对网内手机用户流量激增一事展开调查,并发布多条主动推送的流量提醒服务 Osp5W:~
解决建议:多数用户并不太清楚流量计费是怎么回事,一些用户操作不合适也是客观存在的。联通的流量是按上行流量计费(手机到基站)还是按下行流量计费(基站到手机)或者是双向?是不是把缓存在系统中还没下发给用户的流量也做了计费?怎样操作才较好?等等运营商应该给大家详细列出类似的说明。还有就是流量超额应该提醒用户。 u>_9_x
对企业的影响:就三家,没的选择,影响几乎为“零”。只是希望运营商们能够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 u?[%G2wVw
}\ 1.(
谷歌的稳私问题也是由来已久。这次是韩国首尔地方警察厅网络犯罪搜查组近日搜查了谷歌在首尔的办公室,带走了谷歌公司电脑硬盘等资料,主要针对谷歌是否存在所谓的非法收集韩国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位置信息。 a0s?'($H
V[$M@CFLg
谷歌回应:公司发布声明-所有传送给谷歌服务器的个人位置信息都是匿名的,也不能用于反追踪某位特定用户。谷歌只会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收集用户位置数据,绝不会通过位置数据去识别用户的身份。 $J} @YNQ3
fMNvQGs
解决建议:收集位置信息其实是个技术问题,无法完全避免。人们较关心的是企业如何处理这些个人信息数据,要利用这些数据干什么。把这些信息、收集方式透明化是取得用户谅解的关键。 BcdVUa
,uY(Ya
黑客、收集“隐私”因为利益的原因,不会因为人们的厌恶而灭绝,也就是说,现阶段“偷、窃”现象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出了问题,要先向消费者道歉,态度得端正。其次,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联通在这件事上,流量超额时应该及时提醒用户,而非马后炮。还有就是出现问题了一定要在较早时间透明化处理,稳、瞒、拖只能是再次挑战人们的心理防线。 r^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