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家长”监控上网 家长适度使用
开学在即,一种监控上网内容的软件“电子家长”在上海市走俏。一些家长2月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买这个软件是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专家指出,“电子家长”等信息化监控手段不能取代家长职能,使用应有度。
商场营业员向笔者演示了“电子家长”的功能:可设定电脑的开机时段和休息时段,如每上两小时电脑休息15分钟;能过滤不健康的网站;可查看上网和聊天记录等。除了“电子家长”,市场上还有电脑锁、“网络爸爸”等监控软件。还有不少家长开通了手机亲子通业务,只需发条短信,即可查询携带手机的孩子的准确位置。
市德育咨询研究中心专家谢诒范指出,信息化监控手段有利有弊。一方面,依靠“电子家长”等软件的“站岗放哨”,孩子的上网行为等得以规范;另一方面,任意查看网上聊天记录,又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因此,信息化监控要适度。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已出现网瘾征兆的孩子,家长可将该类软件作为一种监控的辅助手段;而对于上网不频繁的孩子,家长过度监视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想监控应征求孩子意见。
谢诒范指出,网络监控不能取代家长职能。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积极引导比电子监控更重要。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比如与孩子一起商量制订“上网作息表”,帮助他们上网查询有用的学习资料等。同时,家长应适当“放权”给孩子,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09-04-29 - 点击量: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