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P2P技术是非常适合Internet结构,能够将网络资源的使用较大化的一种机制,在很多情况下,P2P能够节省网络基础资源,例如,在一个宽带接入网络中,如果有100个用户要下载外网的同一个文件,传统的方式是同样的流量要经过运营商出口100次。除非运营商提供缓存或分发服务。但在BT的模式下,经过出口的流量会显著减少,因为内网的用户可以相互下载。而P2P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单靠封堵是很难阻挡P2P的发展的。
这是因为,P2P就是一种用于不同PC用户之间,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或服务的技术,它允许Internet用户直接使用对方的文件。每个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并进行文件的交换,而不需要连接到服务器上再进行浏览与下载。 如图:
P2P技术的优缺点
由于P2P技术传输的有着巨大优点,如资源利用率高,节点的增多网络会越稳定,信息在对等节点间直接交换,高速及时,降低中转成本。从而使得P2P技术在网络文件共享、分布式计算、协作系统、电子商务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但是,事物总是两面的,正是因为P2P技术具有网络传输速度快、稳定等方面优点,使得这些优点同样也可能损耗公司的网络资源,成为公司局域网管理的难题。
这是因为:当前各种P2P下载软件不断涌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网络上P2P下载的来源一般比较丰富,且服务器的下载速度越来越快,而现在用户的计算机硬件配置较高,所以当公司局域网内有一个用户在进行P2P下载,就可以无限制的占用公司的带宽,几乎可以耗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提升了网络出口总体带宽,也只能让P2P下载速度更快,而不会提升局域网网络传输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P2P软件做速度、连接数上的限制,那么只要用户开了P2P,连浏览网页都会变慢的,更不要说要进行正常的网络传输了。
聚生网管――从技术根源对P2P进行管理
当前,国内监控软件一般采用旁路侦听或者采用hub等混杂模式进行监控,这种部署模式比较复杂,而且由于这种部署模式只能通过伪造数据包打断局域网主机与因特网的TCP/IP数据包链接,而且这种模式对P2P下载的控制,往往基于文件的后缀名或者屏蔽P2P、BT等资源的网址,甚至是屏蔽P2P资源的服务器IP地址,这种屏蔽方式效果非常有限,并且操作复杂;而对于各种P2P软件来说,由于采用了P2P协议,不可能通过伪造数据包等强制命令打断其与因特网的链接,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对这些P2P软件下载的控制;而聚生网管通过自创的虚拟路由技术,可以将局域网所有主机发出的带有P2P报文的数据包,并且根据数据包的协议特征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拦截,从而可以在协议曾面有效地控制P2P软件的下载。
如下图所示:
图1:设置控制局域网各种P2P下载
图2:聚生网管拦截P2P下载
聚生网管――可以对任意的网址进行单个和批量监控
聚生网管集成的网址控制功能包括白名单和黑名单。管理员可以添加任意某一个网址做为白名单,则局域网任意主机只能访问此网址及其所有的二级页面;管理员也可以设定某一个单一的页面,作为白名单,则局域网主机只能访问此单一设定的页面;管理员可以设定某一个网址的某一个频道作为白名单,则局域网主机只能访问这个网站的这个频道主页及其频道内的所有二级页面。如果管理员设定某一个网址为黑名单,则这个网址的主页及其所有的二级页面都将被完全禁止;如果管理设定这个网址的某一个页面为黑名单,则局域网主机就不能访问此页面,但可以访问其他所有的页面;管理员也可以设定网站的某一个频道为黑名单,则这个网站的这个频道的主页及其所有的二级页面都不可以被访问,但不影响局域网主机访问其他的所有频道和页面。
聚生网管是国内国内可以通过对任意行业类别的网站进行屏蔽的监控软件
为了满足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对网址屏蔽的管理功能,聚生网管提供了网址搜索爬行程序,通过爬行程序,管理员可以检索整个互联网某一个行业的所有的网站,然后可以直接导入到软件里面,设置为白名单和黑名单,以此来控制局域网主机的网站访问权限。
聚生网管――可以对任意的聊天工具进行单个和批量监控
1、QQ聊天控制:系统可以完全控制这个一般监控软件无法控制的聊天工具。
2、MSN聊天控制;网易泡泡聊天控制;新浪UC聊天控制;其他任意聊天工具。
3、系统可以记录MSN等聊天内容。
4、系统可以对各种股票软件、游戏软件进行有效监控。
我们的聊天工具的控制抛开了国内其他软件一般的通过封堵端口、IP等复杂的弊端,采用更有效的拦截这些聊天工具的协议码的方式;从而能够不需要设置端口、IP即可对这些聊天工具进行较有效的控制。
总之,聚生网管采用一系列独到的创新技术,实现了对当前各种P2P软件有效的拦截,并且部署更加简单,只需单机安装,不需要交换机端口镜像、代理服务器或者hub等网络架构;同时,软件在控制聊天、控制网址等方面都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势。总之,聚生网管基于人性化的设计,使得软件使用极为简单,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对P2P进行管理的迫切需要。